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8.html

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L,全身大约有2×个血小板,其中2/3在血液循环,1/3在脾脏。血小板既可通过形成血小板血栓进行初步止血,也可通过提供带负电荷的磷脂表面激活凝血酶止血途径,进一步有效止血。当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且需迅速补充时,血小板输注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常难以明确血小板的输注时机。输注储存的血小板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疗法,输注效果取决于供体以及处理和储存方式。与之相关的大多数围术期实践指南,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一般认为,经皮穿刺等小手术可接受的血小板为≥20×/L,腹部手术时血小板应≥50×/L,神经系统和眼底手术时血小板应≥×/L。不过,这些数字仅是推荐的极值,实际生理阈值可能更低(表1)。有研究发现,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患者,即使血小板≥×/L,早期输注血小板的患者预后更好。然而,年发表于Lancet的PATCH研究表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的患者可能因血小板输注而受到损害。总之,由于缺乏出血风险评估标准,无法快速准确鉴别止血障碍的病因,最佳的血小板治疗应用常常受阻。

年1月,Anesthesiology杂志在线刊发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三位学者联合撰写的临床焦点综述,就围术期血小板输注的指南、生理学证据和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全面详实的总结。

血小板采集和输注简史

19世纪70年代,血小板被发现是血液的成分之一,不久后即发现其功能,但当时缺乏分离、储存血小板的方法。年发表于NEnglJMed的研究表明,对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儿进行输血治疗可恢复血小板数量并产生止血效果。上世纪60-70年代的研究改进了血小板的储存方法,并发现室温下储存的血小板在输注后其寿命会延长。目前,血小板大多通过单采方式获得。

围术期输注血小板的依据

围术期输注血小板既可用于预防出血,也可用于止血。血小板输注在严重血小板减少、严重创伤和大出血等情况下的价值毋庸置疑。麻醉科医师更常遇到的情况是,难以确定是否应当给患者输注血小板。探索多种情况下血小板的输注触发因素大多以失败告终,故难以形成共识。以血小板功能测试为触发因素可能并不优于血小板计数的方法。麻醉科医师常根据患者病史、手术情况和失血量来指导血小板治疗,仅部分参考实验检查结果。显而易见,围术期血小板输注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很大差异。

常见的血小板制品

血小板制品类型多,根据供体、处理和储存手段的差异有不同的疗效。对血小板制品成分的误解与不必要的血小板输注有关。对麻醉科医师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血小板制品中血小板总含量以及血浆含量(图1)。每“单位”随机供者的血小板来源于ml全血,通常在40ml血浆中至少含有55×个血小板,并保存于22°C。输注1U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数量为5×/L(编者注:特别注意,本文1U血小板指欧美国家1U全血,即ml全血中的血小板;我国1U血小板指1U全血,即ml全血中的血小板)。因此,临床常将5到6名捐赠者的血小板“汇合”于ml血浆中。对病情稳定、无出血、无发烧的成人,输入ml血小板可增加大约30×/L血小板。血小板升高水平与体重和体表面积成反比。同样输注ml血小板,kg的肥胖患者血小板可能仅增加(15-20)×/L,而对50kg的消瘦患者血小板可增加(40-50)×/L。单采或“单个供者”血小板是从单个供血者处收集的血小板浓缩物,通常在大约ml血浆中含(3-4)×个血小板,输注后可提高血小板计数大约30×/L。随机供者和单采供者的血小板均储存于血浆,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活性与其他血浆类似。在美国,通常在单采血小板中添加其他溶液替代2/3的血浆,这可提高血小板寿命,减少输血反应。但与纯血浆的单采血小板相比,该做法可能会降低血小板的即刻止血效果。

图1美国的血小板制品说明,包括采集方法和采集后的处理。抗凝剂通常是含有柠檬酸和葡萄糖的缓冲盐溶液。加入添加剂的单采血小板通常称为“PAS血小板”。

“冷”血小板、全血和其他不常见的血小板制品

“冷”血小板是指储存于4℃而非传统22℃的血小板。与常规血小板相比,冷血小板从血液循环中的清除速度更快,但即刻止血效果更强。全血含有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在4℃冷藏保存,在创伤复苏中应用越来越多。出血患者输全血后的血小板计数与成分输血的血小板计数相当。在有条件输全血的医疗中心,通常先对需复苏患者输全血,待大出血得到控制后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指导输注成分血。其他一些血小板制品包括冷冻或冻干血小板等。

围术期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定义是血小板计数小于×/L。5%~10%的患者在术前出现血小板减少,而在围术期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数量未知。围术期血小板减少通常由血液稀释和消耗引起,但也可能是由抗血小板治疗、肝素等其他药物使用、血小板产生减少和免疫破坏等原因所致。任何程度的术前血小板减少均与输血、并发症、长期护理、再入院、再次手术和死亡率增加相关。此外,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红细胞输注、再次手术和死亡概率均增加。

1/3的血小板耐受与对供体血小板抗原的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相关。最常见的是针对人类白细胞抗原A或B,通常见于经产妇或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选择与患者具有相同抗原表型的献血者捐献的血小板,或选择对患者抗体缺乏同源抗原的献血者的血小板,可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表1.常见外科操作时推荐的血小板计数低限

经皮穿刺操作前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人体内正常血小板计数远高于形成血栓和维持内皮完整所需血小板的量。针对血液恶性肿瘤方面的大型临床试验显示,血小板≥10×/L时临床显著出血的风险为中度,故通常没有必要在血小板>(5-10)×/L时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目前,关于经皮穿刺操作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资料很少。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和几项观察性研究表明,血小板>(10-20)×/L时出血风险较低。对肝活检等高危操作,美国介入放射学会推荐血小板输注临界值为50×/L。美国血库学会对血小板<50×/L且需行腰椎穿刺的患者,建议在穿刺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建议,新诊断白血病的患儿出现血小板<50×/L以及病情稳定的患儿出现血小板<20×/L时,需在腰椎穿刺前输注血小板。

目前,所有关于经皮穿刺操作前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指南均基于低质量证据,且较为保守。0年,JAMA刊发美国某儿科癌症中心对例儿童次腰椎穿刺的回顾性研究,其中例儿童穿刺前血小板计数<20×/L,虽然发现穿刺损伤的比例增加,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年,JAMA刊发来自丹麦的一项包含例患者共接受次腰椎穿刺的队列研究,结果提示有或无凝血病风险的患者腰椎穿刺后血肿发生率为0.23%和0.2%。尽管研究结果可能因患者选择而存在偏差,但提示血肿风险与血小板计数无关。目前,尚无关于经皮穿刺操作前血小板输注可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的高质量研究证据。

血小板减少、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与神经轴索麻醉

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以及产科麻醉学会,没有对安全实施神经轴索麻醉(主要指椎管内麻醉)时患者血小板最低值予以建议,但承认大多数医师所认为的最低值范围(75-)×/L是合理的。一些小型观察性研究发现,神经轴索麻醉前通过输注血小板纠正血小板减少并不能带来益处,许多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并未达到增加血小板的目标。鉴于神经轴索麻醉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的概率非常低,因此不太可能通过试验得出明确证据。对其他经皮穿刺操作,麻醉科医师应权衡证据的稀缺与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

血小板减少、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与气管内操作

有限的证据表明,血小板减少不会显著增加气管内操作的风险。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两个医疗中心所有接受气管镜检查的患者,研究人员发现72例患者血小板<50×/L(其中35例患者血小板<20×/L),根据英国胸科学会指南中操作出血的定义,没有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造成术中出血增加。在缺乏高质量证据的前提下,一些研究人员和学会指出,对口咽和气管内操作(如气管镜和内窥镜手术),血小板>20×/L不会使出血风险增加。

血小板减少、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与低风险手术

一般认为,血小板>50×/L即可开展大多数手术。围术期血小板减少与患者预后相关,但回顾性研究发现血小板输注与围术期出血、输血或死亡率减少无关。6年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指出,血小板<50×/L可进行低出血风险的手术和经阴道分娩。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建议,将接受侵入性检查或操作的患者血小板限值稍微降低至(40-50)×/L。

血小板输注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出血

体外循环可引起血小板短暂性功能障碍,这与血小板α颗粒的选择性释放有关。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在过去较常见,但受到许多学会相关指南的明确反对,建议血小板>50×/L且未出现围术期出血的患者不应输注血小板。然而,对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似乎可带来益处。一项纳入例心脏手术中大出血的患者(参加红细胞存储时间相关研究)的亚组分析表明,与血小板/红细胞比值较低的患者相比,血小板/红细胞比值较高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有较大改善。美国心血管麻醉科医师协会建议,血小板<50×/L的出血患者有输注血小板的指征,血小板在(50-)×/L的患者可能有输注血小板的指征,但应在预先设定的实验室检查流程图指导下实施。此外,根据临床经验使用1-脱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逆转体外循环相关的血小板功能障碍并不能显著减少血小板输注量。如前所述,即使抛开患者和操作因素,心脏外科医师和麻醉科医师对心脏手术患者的血小板输注上也存在分歧和差异。

血小板输注治疗创伤后出血

创伤后损伤与弥漫性内皮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有关,伤后6h内死亡的患者主要原因为大出血。创伤后血小板减少与患者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早期积极输注血小板对患者有益。年刊发于JAMA的PROPPR研究表明,在血浆:血小板:红细胞比例为1:1:1(6U血浆、6U血小板、6U红细胞)的亚组中,接受血小板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24h和30d死亡率显著降低,死于失血过多的可能性降低。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创伤质量改善计划推荐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比例为1:1,即每6单位红细胞对应1单位单采血小板(通常为6U血小板)。

抗血小板治疗时的预防性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抑制剂通常用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缺血。抗血小板药物通常在大手术前停用,一旦围术期出血风险消除后即恢复使用。对单纯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通常继续使用阿司匹林。紧急心脏手术的患者经常同时接受阿司匹林加P2Y12抑制剂(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的双重治疗。鉴于抗血小板药物残余效应与围术期出血和输血有关,谨慎起见推荐延迟手术,同时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以指导手术时机。当手术必须在抗血小板药物失效前进行时,部分研究认为输注血小板可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产生有益作用。一项针对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时进行血小板输注的单中心试验显示,在检测到阿司匹林残余效应的患者中,输注1-2单位冷冻单采血小板可降低术后出血和死亡率。体外实验表明,对于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可能需要2-10个单位单采血小板来逆转其抗血小板作用。替格瑞洛在用药24h内几乎不可逆转,但在用药24h~48h内,3-4个单位单采血小板可逆转其药效。鉴于尚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必须谨慎考虑上述剂量和疗效推测。

在某些情况下,血小板治疗可能是禁忌。一项纳入例接受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发生颅内出血患者的研究中,与标准护理流程相比,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复合死亡率显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患者为内科治疗患者,因此该结果可能不适用于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

产科、肝脏疾病与围术期血小板输注

许多情况下,麻醉科医师不得不在证据有限的情况下判断是否给予血小板治疗,包括产科出血、晚期肝病和DIC等。对产科出血而言,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提倡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输注比例为1:1:1。晚期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并非患者真正出血的主要原因。对需要手术的DIC患者,目前尚无专门建议或指南,但麻醉科医师应注意到由于血小板的持续消耗,实际血小板的需要量可能大于预期。

总结

血小板输注是有创操作或手术患者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血小板输注的标准和目标因临床情况不同而异,目前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来指导围术期血小板输注。输注储存的血小板可能并非最佳疗法,但目前亦无其他可替代方式。血小板输注最好应在预定方案指导下进行,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指南建议,行低风险的有创操作如中心静脉穿刺和气管内操作时,血小板≥20×/L,而高风险经皮穿刺操作或大多数手术时血小板应≥50×/L,神经轴索麻醉时血小板≥75-×/L,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血小板≥×/L。然而,大多数患者在血小板计数低于上述数值时也可接受以上有创操作而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目前,迫切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研究血小板储存技术、血小板功能测试、围术期输注策略以及血小板替代品。麻醉科医师在在决定何时输注血小板时必须权衡有限的指导证据以及患者、操作者和医疗机构等多方面的因素。

王昌理张笑婷编译

薄禄龙邓小明校订

参考文献:HessAS,RamamoorthyJ,HessJR.PerioperativePlateletTransfusions.Anesthesiology.;10.7/ALN..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麻海新知”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脂质体布比卡因临床应用疗效的研究进展

与非心脏手术后死亡独立相关的出血:如何进行术前预测

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氯胺酮的分离麻醉与镇痛特性是独立的

局麻药中加入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

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风险评估和围术期管理

硬膜外超前镇痛在成人开胸术后急、慢性疼痛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对儿童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

BJA:产科硬膜穿刺后头痛的管理实践

基于Pleth变异性指数的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个体化液体管理

七氟醚麻醉期间使用伤害感受水平指导的芬太尼用量以减少术后疼痛

来自DanielSessler教授的临床焦点综述:围术期血压管理

低潮气量和常规潮气量对大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基于BMI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气道完全闭合的患病率

院外心搏骤停:复苏过程中转运和现场持续复苏与能否存活至出院的关系

全身麻醉联合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乳腺癌患者术后NETosis和血管生成标志物的影响

有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腰椎穿刺术与脊髓血肿的关系

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非心脏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与随后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医护人员择期手术时围术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感染风险

心脏手术中的围术期开放肺通气策略,区域通气和肺损伤之间的关系

气管导管尺寸与急性呼衰患者纤维喉镜吞咽功能检查期间误吸的相关性

儿童早期接受全身麻醉与神经发育结局:亲子出生队列纵向研究

脓毒症患者体温轨迹亚表型与免疫应答的相关性

麻醉方法和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

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管理:是否推崇无阿片或少阿片药物策略?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在乳房手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年心胸血管麻醉进展精选

腹部手术中个体化PEEP优化呼吸力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Anesthesiology最新综述:围术期液体管理的动态监测

麻醉与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循环中的肿瘤细胞

羟乙基淀粉与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最新观点与思辩

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与否对健康志愿者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BJA:术中机械通气频率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

非心脏手术后低血压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完善麻醉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刻不容缓:《手术室麻醉工作区感染预防指南》的解读

吸入全麻对非手术志愿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NEJM:物理疗法与糖皮质激素注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脊柱外科手术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术后急性疼痛与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相关

改变吸入氧浓度分数在全凭静脉或吸入麻醉中对系统血流动力学、肾灌注和肾氧合的影响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与术后死亡率的关系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梗死抢救失败的危险因素

JAMA:静脉输注对乙酰氨基酚对腹部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

地塞米松可降低婴儿人群心脏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吗?

地塞米松可降低婴儿人群心脏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吗?

他汀类药物减少围术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哺乳期女性的麻醉与镇静指南(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型异质性与临床管理建议

人工智能用于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麻醉中的图像解释

围术期超敏反应:诊断挑战与管理要点

氨甲环酸对急性出血患者基线死亡风险的影响

临终期重症患者撤除机械通气时的镇静实践与不适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麻醉类型与系统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情况

肌松残余与全麻术后肺部并发症:来自最新研究的临床证据

围术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对腹部大手术术后效果影响: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镁剂可改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膀胱不适

周围神经阻滞术后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和病因:回顾性队列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实施及时机:CENTER-TBI研究

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肾上腺素的骨内给药与静脉内给药的相关研究

是否限制苯二氮?类药物使用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垂直神经留置导管比平行神经更易移位?

《ESA/ESICM联合指南:围术期低氧血症患者无创呼吸支持治疗》要点解读

麻醉前应用锁骨下静脉/锁骨下腋静脉超声预测全麻诱导后低血压

PACU患者的呼吸抑制:来自梅奥医学中心的临床经验

急诊开腹手术患者术前贫血与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临床评分和生物标志物在患者围术期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剖宫产手术脊髓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来自RCT的系统回顾和网状meta分析

即时肺部超声在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成年阶段接受全身麻醉手术与老年后脑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增加无关

羟乙基淀粉与外科患者术后肾脏并发症的关系

局麻药物在神经周围纵向扩散范围和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的关系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撤机困难的管理策略

椎管内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和单独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腹主动脉瘤修补术的短期预后差异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抢救失败的危险因素

瑞芬太尼与心脏手术围术期血糖反应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30天内并发症与死亡的关系

安全指南:产科椎管内阻滞相关的神经学监测(版)麻醉医师协会和产科麻醉医师协会联合指南

BJA:年龄和BMI对全身麻醉患者肺不张的影响

择期非心脏手术中机器学习衍生的术中低血压早期预警系统对低血压深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脑氧饱和度降低的关系

腹腔镜下减肥手术在快速康复方案中增加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价值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重症治疗:挑战与建议

6%羟乙基淀粉/0.4对心脏手术患者肾功能和止血功能的影响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使用阿司匹林或可乐定对术后1年结局的影响

七氟醚与帕金森病丘脑底核神经元活性与深部脑电刺激的临床疗效

优化老年患者的围术期血压管理

对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起搏器和复律除颤器)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实践建议

Anesthesiology:预防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应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时期的新常态

腹腔镜手术中基于腹内压调节PEEP的研究

重症及麻醉团队救治或监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实用建议

神经肌肉阻滞剂在ARDS早期的适用性

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吗啡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小潮气量和中等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APSF: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围术期注意事项

择期手术后的急性肾损伤与死亡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术的感控建议:基于SARS患者气道管理的文献回顾

困难气道学会:成人清醒气管内插管指南

利用超声评价妇科开腹手术中PEEP/肺复张手法与呼气末零压对肺不张的影响

术前维生素D浓度与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脏、肾脏及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术前虚拟现实模拟体验可降低择期手术患儿的焦虑和疼痛

职业感染:麻醉科医师面临的风险

感染控制与麻醉防护:基于SARS疫情暴发的管理经验和麻醉指南

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的局部麻醉药物选择:贝叶斯网络meta分析

围术期个体化肺开放通气策略时氧浓度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多学科医疗整合措施对髋部骨折手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一项质量改善研究

成人和儿童手术室外操作镇静前禁食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声明

检索功能介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bqow.com/kjschl/157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