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年人健康很重要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yiyuzheng/m/20711.html

系列回顾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开颅暴露基本技术之手术室设置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开颅暴露基本技术之患者体位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动脉瘤手术的一般原则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手术技巧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脑出血手术技巧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技巧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和术中磁共振成像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和术中磁共振成像

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前纵裂经胼胝体入路

经侧裂入路

作者:HungTzuWen,AntonioCesardeMeloMussi,AlbertL.RhotonJr.,EvandrodeOliveira,HelderTedeschi

译者:王江飞傅西安

经侧裂入路能到达位于基底池、下角前部和第三脑室前部的病变[17,27~29]。

解剖因素

侧裂位于大脑基底和外侧面,分为浅部和深部。浅部由1个主干和3个分支构成(图3a)。主干从钩回的半月回向内侧延伸,在额叶基底部和颞叶之间,到达蝶骨嵴末端的外侧,在大脑外侧面干分为前水平支、前升支和后支。深部(池)划分为前部(即蝶骨室)和后部(即岛盖室)[30]。蝶骨室出现在岛阈区域,在前穿质外侧缘(图3b),是额颞叶之间蝶骨嵴后部的一个狭窄空间,与颈动脉池(外侧沟)相通[31,32]。岛盖室由2个狭窄裂组成:盖裂在额顶和颞岛盖相对缘之间,岛裂有一上支位于岛叶和额顶岛盖之间,有一下支位于岛叶和颞岛盖之间(图1g)[30]。

图3(a)左半球侧面观:1.中央前回;2.中央后回;3.缘上回;4.角回;5.额下回三角部;6.额下回岛盖部;7.额下回眶部;8.外侧裂后支;9.额上回;10.额中回;(b)底面观:1.眶部;2.视神经;3.三角部;4.膝部大脑中动脉;5.垂体柄;6.前穿质;7.杏仁核;8.岛阈;9.岛盖部;10.海马头;11.中央前回;12.中央后回;13.缘上回;M1.大脑中动脉蝶骨段;M2.大脑中动脉岛叶段;M3.大脑中动脉盖段;(c)右颞盖上面观:1.三角区;2.胼胝体球;3.颞平面;4.颞横回前部(Heschl’s回);5.穹窿;6.颞干;7.齿状回;8.海马旁回;9.下脉络丛点;10.颞上回;11.海马头;12.岛阈;13.极平面;M1.大脑中动脉蝶骨段;M2.大脑中动脉岛叶段;M3.大脑中动脉岛盖段;(d)经侧裂入路患者摆放体位和头皮切口,在发迹后开始切开头皮,于颧弓上缘弯曲向后到中线结束,切口向后延伸将依据病变的范围改变

盖裂脑回组成大脑侧裂的额和顶岛盖,从后向前为缘上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岛盖部、三角区和眶(图3a),组成大脑侧裂的颞岛盖的脑回,从后向前为颞平面、颞横回和极平面(图3c)[33]。额顶岛盖的每个脑回都与其颞侧的对应脑回密切相关。

岛裂最好通过岛叶的解剖确定。大脑侧裂内侧壁是岛叶或Reil岛,只有当大脑侧裂缘广泛分离时才能显露。岛叶为倒金字塔形(图1a、g),通过岛阈连接颞叶和眶后回(图3b)。岛阈由钩束纤维组成,被一薄层灰质覆盖。单词“阈”的意思是临界,引用“阈”来表明岛阈是颈动脉池内侧部和大脑侧裂外侧之间的界限[32]。岛叶被一深沟环绕并从岛盖分开,称为岛叶的环状或限制沟,分为3部分:上部、前部和下部。岛叶的沟和回从岛阈呈放射状指向上方。岛叶前部由3~5个短脑回组成,岛叶后部由2个长脑回组成[34]。

从显微外科和放射学观点来看,岛叶代表由末端、外部、内囊、屏状核、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组成的一团组织的外部覆盖层。岛叶的上、前、下和后限在外侧的投射与这团组织的上、前、下和后限相对应。前角、体部和下角分别与岛叶的前环状、上环状、下环状沟有关,三角区与岛叶上环状和下环状沟之间的连接点相关。

大脑侧裂最重要的内容物是大脑中动脉[30,35],分为4段。·M1或蝶骨段,从颈内动脉分叉处发出到岛阈。M1首先在颈动脉池走行,延续到蝶骨室,其向上与前穿质[36]、向下与颞叶极平面、向前与蝶骨小翼相关,向后颈动脉池M1段近半段与钩的前内侧面相关,而大脑侧裂主干M1段远半段与岛阈后部相关(图3c)。M1段显示2种形态的分支:外侧豆纹动脉大多从M1段上或后上侧出现并穿透前穿质,而早期分支指向颞叶供应颞极。在86%的案例中大脑中动脉分叉出现在到达岛阈之前。·M2或岛叶段,与岛叶表面相关,从岛阈延伸到岛叶的下或上环状沟,走行在大脑侧裂的岛室,由上和下干及其分支组成。到达岛叶上或下环状沟后,M2分支进入盖室,称为M3段。·M3或岛盖段,走行在盖室,向上与额和顶部岛盖相关,向下与颞岛盖相关,M3确切的形态与其相关的岛盖有关。·第四段,M4或皮层段,从大脑侧裂延伸到大脑外侧面。大脑中深静脉也走行在大脑侧裂。由岛叶静脉组成,走行在岛叶表面并在岛阈汇合,大脑中深静脉通常走行在在蝶骨室,之后继续向内侧在前穿质下进入颈动脉池,接收大脑前静脉、嗅静脉、额眶静脉和纹状下静脉并组成Rosenthal基底静脉的第一段。

采取经侧裂入路时,患者取仰卧位,其头部由Mayfield或Sugita头架固定。头位根据4个要点摆放:①高度,便于静脉回流;②旋转小于25°(如旋转过大则颞叶将落于额叶上,使大脑侧裂更难分开);③伸展颈部;④倾斜颈部(使大脑侧裂与术者平行)[27,28](图3d)。

头皮切口通常为弧形,根据病变位于后部的程度,不同程度向颞后延伸。筋膜间分离[17]和颞肌掀开后,实施颅骨切开术。由于病变位于颞角,较好地显露颞叶是明智的,开颅时应向下到颅中窝底,提供给术者额外的操作空间。若病变较大向后延伸,除去眶缘有时候是有用的,可为术者提供视野较大的前后角度(图3e)。

打开硬脑膜(图3f),充分利用开颅术进行硬脑膜开放,充分显露手术入路中涉及的潜在大脑部分。作者常见的硬脑膜开放设计如图3e所示。

分离大脑侧裂,打开基底池。识别大脑侧裂和基底池的内容物[37](图3g)。岛叶下环状沟和岛阈是进入颞角的重要标志。

图3(续)(e)开颅后,硬脑膜显露;有时除去眶脊(如本案例展示的一样)和(或)除去颧弓能增加显露;虚线显示硬脑膜开口;(f)硬脑膜已被打开,侧裂和额叶及颞叶被显露;(g)打开视交叉、颈动脉和侧裂蝶骨段,其组分能被识别:1.左侧视神经;2.颈动脉;3.嗅束;4.视交叉;5.PCoA;6.床突后部;7.脉络膜前动脉;8.AcA(A1);9.大脑中动脉初期分支;10.钩的前段;11.大脑中动脉(M1段);12.大脑中动脉(分叉处);(h)经侧裂入路解剖开位于下角的穿过岛叶下环状沟的病变,额和顶盖已经被除去,显示出岛叶和下角的相互关系:1.蝶骨嵴;2.眶部;3.颞极;4.岛阈;5.岛叶前界沟;6.岛叶下环状沟;7.额上回;8.海马头;9.岛叶中央沟;10.颞角脉络丛;11.岛叶长回;12.Heschl’s回;13.三角区、岛叶短回

正常情况下,解剖岛叶下环状沟底部可到达下角,向后1cm可到达岛阈,然而有趣的是,下环状沟的解剖位置越往后,进入下角就越容易(图3h)。正常情况下颞叶内侧结构和下角的位置见图3i。正常的解剖结构最有可能因病变的存在而扭曲,因此必须仔细检查每个病例,并评估位于下角的病变和大脑侧裂之间的空间关系。

在切除前内侧颞叶结构后,能看到大脑脚和大脑后动脉(PCA)(图3j)。经侧裂入路也能用于毗邻第三脑室前壁—终板的病变(图3k)。

图3(续)(i)按左侧侧裂入路解剖,该入路中冠切面在岛阈显示了近中央的颞叶结构的正常布局:1.眶;2.嗅束;3.前床突;4.视神经;5.颈动脉和后床突;6.侧副沟;7.侧副隆起;8.杏仁核;9.M1段;10.颞干;11.岛叶下环状沟;12.岛阈;III.动眼神经;(j)通过侧裂入路在除去位于近中线颞叶前部的病变后,其余结构可被看见:1.PCoA;2.ACA(A1);3.PCA(P2A段);4.大脑脚(前部);5.大脑中动脉(M1段);6.膝部大脑中动脉;7.岛阈;(k)ACoA段动脉瘤病例,采用经侧裂入路,通过终板第三脑室前部也能被接近:1.右侧视神经;2.左侧视神经;3.右侧ACA(A2段);4.右侧ACA(A1段);5.左侧ACA(A1段);终板(箭头)

参考文献-略

未完待续

注:本文节选自《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图谱》第二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原著作者:LaligamN.Sekhar,RichardG.Fessler,主译:王硕教授;原著来源:《AtlasofNeurosurgicalTechniques》BrainVolume1SecondEdition;Thieme出版社。本文图片因版权所限,为截屏版,非书内原图。

点击上方图片可试读

会议信息和学习班的发布、咨询、报名,会议直播,参与编译及审稿投稿,品牌合作,请找“神外助理”!

通知:原“Worldneurosurgery”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bqow.com/kjscyf/122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