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1日下午2:30,北京已是寒风刺骨,但在地处西非的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依然吹着这里旱季特有的热风,空气中弥漫着从沙漠吹来的沙尘和烧柴草的味道。此时,中国第26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李医院会议室里与几方医务人员热烈商讨着筹备医学论坛的事情。突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一个陌生的异国号码显示在李晓北的手机屏幕上,仿佛袭来一种不祥的预兆。

焦急的声音从电话另一端传来:“我是中国第19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长梁力晖,我们这里有一名中国商人今天凌晨突发昏迷,生命垂危,考虑脑出血,可能需要行脑室引流术,但是我们医疗队没有配备神经外科医生。听说你们有专家,能否…”

李晓北没有一丝犹豫:“没问题,我们全力配合…”他快步走出会议室,拨通医疗队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新乾的电话,发送患者颅脑CT照片,再联系医疗队危重症专家王烁……,一系列动作,李队长瞬间完成,为了挽救同胞的生命,不能有片刻耽搁!此时,杨新乾正在手机上查阅患者的CT照片:右侧丘脑出血,破入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中线向左侧移位,脑水肿明显。通过电话和对方医务人员沟通之后,他迅速做出决策:应尽快行侧脑室引流,减低颅内压!否则,一旦脑疝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几塞两国首都相距余公里,根据当地的交通环境,全程驾车需要6-7个小时,还不包括通过边防关卡以及诸多检查站的时间。如此之重的病情,患者能坚持到我们到来吗?

图1患者CT

图2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到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路线

此时时针已指向下午3点。时间就是生命,大家马上行动!

李晓北负责联系中国驻几内亚使馆参赞邱先明办理过境事宜;杨新乾马上准备脑室引流术所需的穿刺针、电钻等神经外科手术设备;王烁立刻准备抢救所需气管插管与深静脉穿刺套装,以备不时之需;麻醉科医生李志刚拿来了腰椎穿刺包;药师邱爽备齐了应急药物;翻译周雪莹为大家准备路途中所需的食物、饮水……

图3队员们出发前准备物资

所有物资在1小时内全部准备完毕。李晓北决定:亲自带队,由神经外科专家杨新乾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王烁组成救治小分队,前往塞拉利昂实施跨国救援!

时针尚未指向4点,吉普车已如风一般冲出了医疗队驻地。

图4救援小组乘坐吉普车驶出驻地

几内亚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里的一切基础设施均不完善。道路坑洼不平,公路补给几乎没有……救援小组的队员们很快领教了这里道路状况的恶劣。路面密布坑洼,柏油断裂,红土裸露。汽车碾过后扬起的尘土使得眼前一片模糊,道路两旁的树木被扬尘染成了红色。汽车不时经过小村镇,路旁兜售商品的小贩占据了大部分路面,汽车只能在人群中艰难前行。

图5赴塞拉利昂道路坑洼不平

离开城市,通讯信号时有时无,为了及时了解患者情况,杨新乾紧盯手机,一旦信号恢复便抓紧联系塞方队员,以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队员们一直讨论着患者的病情,设想了各种可能的情况,并讨论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图6为第一时间救助患者,医疗队员深夜赶路

天很快黑了下来,汽车继续行驶在颠簸而狭窄的公路上。突然,前方出现了晃动的光亮,一位手持电筒的军警示意停车,借着车灯,能够看见前方拉起了警戒线。快到边境了,这是第一个检查站。

李晓北拿出公务护照和中国驻几内亚使馆紧急出具的外交照会,准备接受检查。出乎意料的是,对方看到我们的服装与车牌,“C’estmédecinchinois!!(这是中国医生)”,抬手示意放行!大家正在惊奇的时候,李晓北的手机铃声响起:“我是河南国际的几内亚项目负责人石高飞,刚才您的手机打不通。我们正在几塞边境勘探修路事宜,听使馆说你们要去塞拉利昂救人,我们已经和几方军警打好招呼,对方非常配合。后面还有3道关卡,他们都会立即放行。”听到这些,队员们的心中涌出一阵暖意。

果然如石高飞所说,后面的关卡听说是中国医疗队车辆,均立即放行。吉普车顺利到达几塞边境,队员们见到了已在那里焦急等待的前来迎接的塞拉利昂华商会长张科和援塞医疗队长梁力晖一行。

图7双方医疗队员在边境汇合

虽说是边境检查站,但这里一片漆黑,张科带领大家来到了移民局办公室,只有这里还有一个办公室保留着一丝亮光。

图8李晓北与杨新乾到达边境后见到前来迎接的人员

“我们得知你们要来,已经通知了这里的移民局。本来是7点钟下班,我们让他们派人等候,直到你们到来。”张科说。大家看表,已是晚上7点30分整。

由于塞方华商会的安排,对方有移民局车辆开道,而且塞拉利昂的公路状况要比几内亚好得多,队员们顺利通过了塞方的边境关卡。汽车风驰电掣般驶入了塞拉利昂-医院的大门,这时已是夜间11点30分。

“患者呢?”杨新乾焦急地问。

“专家们先吃点儿东西吧?”张科说。

“不用了,患者要紧。我再看看CT。”

“这是今天上午10点钟刚做的CT,给您。我们这里条件有限,医院没有CT设备,这是我们医院做的CT。”

杨新乾手里拿着CT片,在灯下观看。突然,屋内一片漆黑!停电!

图9神经外科专家杨新乾在手电的照明下向家属交待病情

“这里和几内亚一样,停电是家常便饭。医院有发电机,一会儿就会来电。”塞方医疗队长梁力晖说。

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大家心如火焚。杨新乾等不及,已经在手机的灯光下看起了CT片。幸好如大家所愿,约3分钟后,屋内灯光再次亮起。来电了,大家松了一口气。

病房里,患者侧卧在床上,浅昏迷,躁动,无法听从指令。杨新乾立刻查体,患者深大呼吸,血压达到/mmHg,双瞳孔光反射迟钝,左侧直径1.5mm,右侧直径2mm,脑膜刺激征阳性……颅高压危象!一个可怕的词汇浮现在杨新乾的脑海中,这是神经科患者最危险临床征象之一,随时有可能发展为脑疝而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图10杨新乾术前查看患者

“没啥犹豫的,手术吧!”杨新乾说。这是脑室引流的绝对指征。

塞方医疗队监护室护士长邓全英立刻准备手术用品。与此同时,王烁也准备好了一切抢救所需器材。

杨新乾简要向家属交代病情后手术立即开始,然而患者脑出血、高颅压引起的躁动给手术操作造成了极大麻烦。患者不断地翻身、摆头,杨新乾根本无法正常操作。

“镇静吧!”王烁和塞方危重症科医生刘宇商量后说。

10mg安定推入患者静脉后毫无效果,患者依然躁动。

“有丙泊酚吗?”王烁说。

“有,不过患者的呼吸……好像不太好。”

“我来负责呼吸,不行就插管,情况危急,耗不起!”王烁胸有成竹地说。

4ml丙泊酚推入患者静脉,患者安静下来。王烁紧盯着监护仪的血氧监测,95%...90%...85%...始终没有看到患者的自主呼吸出现,怎么办?

“舌后坠!”王烁迅速判断病因后熟练地用仰头抬颏法打通患者的气道,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血氧很快又恢复到了95%以上!

几分钟后,穿刺针已准确刺入患者侧脑室,“给我准备引流管……”杨新乾说。

“找了,真没有!怎么办?”大家又开始紧张起来。

“没关系,给我拿一根输液延长管。”杨新乾灵机一动。

很快,一根引流管在杨新乾的现场制作下成功与穿刺针连接,淡红色的脑脊液从引流管里快速流出,大家都被杨新乾的高超医术和随机应变的机智所折服。手术成功了!

图11手术结束后两支医疗队参加抢救人员与家属在患者床前合影

术后,当丙泊酚的作用去除之后,患者没有再出现躁动,生命体征也逐渐趋于好转,治疗有效!队员们脸上紧绷的肌肉终于可以暂时松弛一下了。此时墙上的时钟正指向凌晨两点,距离援几医疗队接到紧急电话尚不足12小时!

看到患者情况稳定,实施手术的专家们才感到饥肠辘辘……从科纳克里驻地出发到现在,他们只是喝了一些矿泉水。

“走,去我们食堂先填饱肚子吧!”梁力晖说。

当一碗碗普通的鸡蛋面端上桌的时候,队员们已迫不及待,从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可以看出,“今天的面条真香啊!”

图12手术结束后,参与抢救的队员正在用餐

第二天早晨9点,李晓北带领杨新乾、王烁两位专家再次来到病房。这时,患者已经可以对指令做出正确反应,也能进行清晰的语言表达。大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图13杨新乾查看术后患者伤口情况

图14两国医医院主楼前合影

“一会儿我请大家吃午饭!”张科说。

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

“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气——冬至,要吃饺子。来来来,大家不要客气,尽情享用。虽然这里没有冬季的寒冷,但是饺子还是要吃的哦!”张科说。

冬至,这个中国寒冷冬季的节气。但是,在这里,在几内亚和塞拉利昂两国华人的心中,正燃烧着一种浓浓的大爱情怀!正如这炽热的非洲大地一样,宽广、豪迈......

祝愿这位同胞早日恢复健康!

经过短暂的休整,赴塞参与救援的队员们来不及洗去一身疲惫,马不停蹄原路返回到驻地,继续自己紧张工作,但患者的安危一直被大家挂念在心中。患者的病情随时通过网络推送到大家的手机上。三天后,当复查的CT结果显示患者第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内积血消失,脑水肿明显消退,并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经能够进食,被出血阻塞的脑脊液循环已经通畅时,大家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图15复查CT显示第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内积血消失,脑水肿消退

这是中国第26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首次前往第三国完成紧急医疗任务,也是中国援非医疗首次通过两队之间鼎力协作,在12小时内成功实施的跨国大救援。救援中,中国驻几、赛两国使馆、海外中国企业、华商会组织与医疗队戮力同心、众志成城。所有人的行动汇成一句话:同胞,为了你的岁月静好,会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因为共同的祖国——中国!

图16两支医疗队参与抢救人员临别前合影

当地时间年12月27日于西非几内亚文章编辑于泽兴

赞赏

长按







































复方卡力孜然酊效果怎么样
白殿疯不怎么白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bqow.com/kjschl/97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