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标题:高血压致双侧基底节区同时出血1例;本文来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2(10):.;本文作者:福建中医药大学(何舒洋、郑兆聪);医院神经外科(高进喜、戴伟、刘海兵);蚌埠医学院(李田飞);本文转载自医脉通网站,神外前沿转载已经获得授权。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单发于基底节区、丘脑、桥脑等部位,其它脑区同时出血相对少见,仅占全部出血性脑卒中的5.6%;而双侧大脑对称性出血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双侧基底节区对称出血病例。

1.病例资料

女,63岁,因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不清5h入院。医院测血压/mmHg。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出血,左侧出血量约25ml,右侧出血量约7ml(图1A)。保守治疗4d后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格检查:血压/60mmHg,GCS评分9分,双侧瞳孔直径2.5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左侧肢体肌张力稍低,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不规律服药,平素血压控制情况不详,否认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史。

图1A.术前CT示,双侧基底节区出血,右侧出血量约25ml,左侧出血量约7ml;

颅脑CTA示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硬斑块形成并继发管腔轻中度狭窄,未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图1B)。入院后复查头颅CT(图1C)可见双侧基底节区血肿较第一次相仿,周围可见片状水肿,轻度占位效应,双侧脑室后角变窄。常规予以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入院2d后,出现左侧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心率次/min,血压/mmHg。头颅CT检查未见血肿增大,脑肿胀较前相仿(图1D)。

图1B.术前颅脑CTA未见动脉瘤、血管畸形等;C.术前复查CT示,双侧基底节区血肿无明显变化;D.术前复查CT示,未见血肿增大;

急诊在全麻下行开颅右侧基底节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予以降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术后1d复查头颅CT见右侧基底节区血肿基本清除,引流管在位,左侧基底节区血肿较前稍有吸收(图1E)。术后3周复查CT见双侧基底节区血肿已吸收,右侧额颞骨缺损,右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图1F)。治疗1个月后,神志清楚,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

图1E.术后1d复查CT示,右侧基底节区血肿基本清除,左侧基底节区血肿较前稍有吸收;F.术后3周复查CT示,双侧基底节区血肿已吸收。

2.讨论

双侧对称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原则同单侧出血相同,应根据血肿位置、血肿量大小决定治疗方案。脑出血后引起血压应激性升高,易导致血肿扩大或颅内其他部位再次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加重,引起颅内压升高,积极控制血压并减轻脑水肿具有重要意义。快速降低血压可导致局部血流量减少,脑灌注压下降,血肿周围区域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对于多发性脑出血,血肿量较大且位于可手术区域(如基底节区、大脑半球、皮层下)并引起神经功能缺损,主张早期手术清除。卒中后6~48h内手术预后优于6h内手术,原因可能为发病6h后血压及情绪较稳定,血肿开始凝固。双侧基底节区同时出血,单侧出血量可能较少,但双侧基底节区同时出血,脑水肿范围大,积极手术清除血肿仍有可能改善病人预后,提高存活率以及生存质量。

中国神经学科新媒体;收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bqow.com/kjscys/12183.html
------分隔线----------------------------